杨不一一边走,一边在路上琢磨,今天早上吃什么。这个问题就很纠结了,纠结的像女人每天选衣服时一样。不像早上的衣橱,主要是现在已经是多选题了。
蓉城是一座世界级的美食之都,虽然早餐不及粤省的早茶那么闻名遐迩,但是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花样繁多的小吃,南北汇聚的美食,各种百年老字号,琳琅满目。都说早餐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气质,那么蓉城体现的就是一种兼容并蓄的感觉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口味和蜀都千年来流传下的饮食习惯,很好的融会在了一起。
这里的早点有面,有粉,有汤圆,有水饺等等......酸的甜的辣的,冷的热的,变着花样的能让每人都得到满足。
做餐饮开馆子的自来都有一个说法,三年一小槛五年一大槛。因为人们的口味是在不断变换的,日新月异,再加上长期吃的话,再美味的东西都有变的很普通的一天。所以一家店开三年以上就会遇到各种问题。开五年以上,那更是不容易了。开的时间久的店,多多少少都有他的可取之处。
更何况这是在蓉城啊,这里的人好吃是出了名的。这里有名有姓的馆子多的也是出了名的。那简直就像古代在江南考科举一样,想要在千军万马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挺不容易的。活着的都是英雄。蓉城的这些百年老店,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厉害了我的哥....
韩包子,厉害了我的包子...
钟水饺,厉害了我的水饺...
赖汤圆,厉害了我的汤圆...
哈哈,杨不一想着想着就开始流口水了,哎,这就是作为一个吃货的技能,画饼充饥美味想象**。一会想想这个的味道,一会想想那个的味道。想着想着你会发现画饼其实充不了饥,古人都是骗子。这种办法只会越来越饿。不过作为一名吃货,生在蓉城,那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杨不一走着走着,到了大街的转角,转过去就是一排小吃店,这里几乎每一家他都尝过。挨个走过去,边走边寻觅。颇有一种皇帝选妃的感觉,今天朕要翻谁的牌子呢?要不要全翻?大被同眠呢?
“我今天是吃牛肉面呢还是牛肉面呢,还是牛肉面......”
不觉间走到了大街的中段,看到了一家小店,十多个平方,六七张桌子。一看就是热热闹闹的样子。每张桌子旁都坐着几个人,还单独支了两张桌子在街边。也是这几年城管执法越来越透明和人性化。换以前,这样明目张胆的支出来的桌子,指不定哪天就被掀了。
看着这么多人在这里吃,杨不一抬头一看,诶,好了,今天的早饭解决了。咱不吃牛肉面了,今天来碗抄手,还要特麻那种。
杨不一挤进去店里,对着老板就喊:‘老板,来三两抄手,特麻....’小店门口挂着一个黑色的招牌,上面几个鎏金大字“老麻抄手”。
抄手中国民间传统面食之一,用薄面皮包馅儿,通常为煮熟后带汤食用,源于中国北方。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叫法。川渝一带都叫抄手,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粤省叫称云吞,北方称包面,赣省叫清汤,新省称曲曲等等。其实就是说的一个东西。
为什么这里叫抄手呢?难道是牵起你的手的意思?哈哈,说法有二:一是指因为它皮薄易熟,抄手之间,就已煮熟上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在蓉城街上闲逛至一小吃店,问老板为什么“馄饨”到这里变成了“抄手”。老板也不说话,只将手中馄饨往汤锅里一扔,而后双手在胸前一抄,身体望门框上一靠,然后双目炯炯地瞪着汤里的那玩意。一分钟后,那玩意好了,盛在碗里,端给食客,口中大叫“抄手二两”。
另一说法是说它的样子像一个人抄起两只手:制作馄饨的最后程序是将面皮两头抄到中间粘紧,这个样子颇似人们在冬季为避寒将两手抄在怀中的形象,所以叫“抄手”。
不过作为吃货,杨不一觉得川渝的抄手和粤省的云吞那些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皮上,粤省的煮熟了过后,就剩薄薄的一层,软软的包着馅儿。而抄手的皮则有一些韧劲,而且也厚一些,吃在嘴里更有嚼头。至于调味,这个就体现各地口味的差异来了。
蓉城街上现在有很多铁皮小推车,“流窜”在大街小巷,统一的招牌就是,闽省千里香馄饨。做法也很简单,馄饨扔锅里,一次性的餐盒里放上一些紫菜,虾皮,热水一烫。捞起馄饨放进去,最后加点葱花和鸡油,清汤但是带着一股海味。口味偏鲜偏淡,不过这种馄饨的鲜是是各种味精鸡精的鲜,杨不一吃过几次回口不是那么的友好....
老麻抄手的特点也很突出,他的关键就在于一个麻字。川省因为是盆地,气候潮湿,所以这里的人自古就养成了吃麻吃辣的习惯。有人说,赣省是不怕辣,湘省是辣不怕,川省是怕不辣。其实自古川人是喜爱是偏麻的,因为辣椒这东西是美洲的土特产,16世纪晚期才传入我国。我国以前吃辣,是一个叫茱萸的东西。没错就是王维《九月九日忆sd兄弟》里面写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那个茱萸。现在想想,是不是该每年登高后,插一把辣椒在头顶上呢....
川省有句老话叫做“坟头上洒花椒,你麻鬼哦”,由此可见花椒在很早以前就作为一种迷信用具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杨不一正寻思间,老板已经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