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宣一直到十月份的时候才看到了这封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军一路上拖拖拉拉,花了比去的时候多一半的时间才回到了京城,杨广象征性地封赏了一些不得不赏的将领,然后便撒手不管,回到皇宫继续享乐去了。
而洛阳这段时间以来还算太平,杨侗本身就是个聪明人,虽说年纪还小,但是聪敏好学,性格也颇为温厚,能够虚心纳谏,倒是让许多隋朝的忠臣心中欢喜,对大隋的未来也有了信心,只不过,有识之士却是暗叹,若是圣上一直这般昏庸,独断专行,只怕不等杨侗上位,大隋就要二世而亡了,杨侗若是庸人,尚且能保住一命,偏偏他是个英明神武的,到时候,只怕连性命也不能保全,如此,也不知道究竟是幸还是不幸了。
裴矩在说起杨侗的时候,神情有些微妙。裴矩从来不是什么忠臣,他忠实的是自己,要不然,也不会一边将杨广拱上皇位,一边还救出了杨虚彦,将他培养成了补天阁的继承者,他看重的无非是自己的利益。杨侗跟他可没什么感情,也没什么利益关系,他上台,裴矩很难得到重用,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尤其杨侗年纪实在有点小。因此,哪怕明面上拥护杨广的决定,实际上,他对杨侗并不是很看好,不过他倒是建议裴爽可以跟杨侗亲近一些。毕竟裴爽本来就在禁军中任职,平常宿卫皇宫,年纪也不算大,更有机会与杨侗结交。
至于裴宣,裴矩却知道,裴宣性子其实相对散漫,也没用太多野心抱负,看他平常所为,求的无非就是长生得道,好在这年头,做个大宗师,即便比不上做皇帝,也比一般的高官威风多了,要不然草原上跟高丽都有大宗师,他们也没那么大的底气,跟中原死磕。
因此,裴矩根本不指望裴宣入朝为官,尤其,他也知道,他对裴宣的影响力很有限,根本不可能借着父亲的身份,逼迫裴宣做什么,真要那样做,仅有的一点情分也没了。之前张玉书送来的信直接送到了裴府,却是被裴矩接到了,这年头也没什么讲究隐私的说法,裴矩却也谨慎,找了个人,将信取了出来,看了一遍之后又放了回去,同样将火漆封好。对张玉书短时间内就在九江站稳了脚跟,并且稳步向外扩展也有些惊讶,心里对张玉书更是高看了两分,只是见张玉书信里面的意思是要裴宣过去帮忙,心里不免有些酸溜溜的,自己跟儿子如今还半生不熟呢,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家伙,居然跟儿子这么亲近了!哪怕知道这里面有道门的关系,裴矩心里还是有些不自在。他却是没有注意到,他已经很久没有想起住在幽林小筑的石青璇了。
第73章 宋阀来访
裴宣的事情也很多,杨广那边暂时脱不开身,杨广自觉大胜高丽,实在是开疆扩土之功,他本就是好大喜功之人,便要裴宣写诗颂圣,裴宣怎么着也得糊弄一把,因此只是找了几个道门培养的一些寒门士子给张玉书送了过去,自个一直在长安一直待到第二年年初,才算是将事情收拾妥当了。
而此时,张玉书已经几乎在实际意义上控制了江西全境,并且正在向西边继续扩张,之所以这样也是有原因的,扬州那边毕竟是杨广的行宫,杨广原来甚至有过迁都江都的打算,在这个时候,往江都方向靠,实在是太显眼了,因此,还不如暂时先往西边去,占据原本的古荆州之地,若是能够趁机占据蜀中,那也是帝王之基,比起关中也差不了多少了。
张玉书这般动作,却是瞒不过天下的明眼人,但是杨广那边却是一直不知道,杨广如今愈加不得人心,身边的近臣因为种种原因,也有意报喜不报忧,因此张玉书得以快速发展。只是,他如今已经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比如说佛门。
道门的动作算不上非常隐秘,裴矩能查到张玉书背后是谁,佛门扎根中土数百年,如何查不出来,而道门如今已经在张玉书的治下开始扎根,不是各种道观,反而是册封土地城隍,还有山神水神,建立庙宇,然后道门派人在庙中做庙祝,一座庙不过占据五到十亩的土地,不过是寻常一户的田产,并不会影响到什么。
道门虽说不如佛门那般擅长蛊惑人心,但是道门当年最初兴起,靠的便是行医施药,施放符水,符水这玩意的效果有待商榷,但是道门在医药上确实有一套,孙思邈如今已经小有名气,他便是出身道门。道门最善于修生养性,而且他们弄出来的近乎免费的医疗手段,也很得当地信众的欢迎,竟是让当地的佛寺少了许多香火,偏偏这种事情本就是各凭手段,佛门虽说对张玉书已经生出了敌意,但是江西这边佛门势力本就不大,只得暂时按捺不动。
裴宣到达九江的时候已经是早春了,张玉书亲自带着人去了码头接他,这一年下来,他看起来已经有了一定的威仪,举手投足,自信非常,比起之前来,便是裴宣不怎么懂面相,也看得出来,张玉书是真的已经有了王者气象。
张玉书这次出来算起来也是微服出行,并没有大张旗鼓,因此这会儿两人穿着常服,骑着马慢悠悠地在街道上走过,裴宣看了看街道上的情况。诚然,九江这边的人口远远